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之宁夏:弘扬黄河文化 礼赞塞上江南
时间:2020-01-19 13:45:25 来源:光华锐评 作者:李进增 浏览量:15221
引 言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主持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确定为重大国家战略,特别指出黄河文化作为中华文明组成部分的历史地位,强调挖掘黄河文化时代价值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作用。
2019年12月23日,在国家文物局和黄河流域九省区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下,“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成立,沿黄九省区40多家博物馆携手共讲黄河故事,担当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2020年1月5日,在国家文物局指导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在京录制,“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48家文博机构馆长首次集体亮相。
黄河远上,白地朔方,美丽的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早在一万年前,黄河岸边的鸽子山就已萌生了原始农业。两千多年前的秦汉先民在这里兴修水利,开创了自流灌溉、无坝引水等水利工程奇迹,得黄河水灌溉而形成了悠久的黄河文明。千万年的时光将宁夏从远古带往今朝,是沧桑历尽,更是沉淀历史。走进宁夏,让我们跟随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李进增的讲述,领略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宁夏乐章。
↓宁夏黄河水样亮相《国家宝藏》
弘扬黄河文化 礼赞塞上江南
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馆长 李进增
2019年12月23日,由宁夏回族自治区博物馆参与发起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在国家文物局的指导下,如期成立。2020新年伊始,黄河沿线九省区48家博物馆负责人又齐聚北京,集体亮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宝藏》2020新春特别节目“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共同探讨“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黄河文化的使命任务,努力推动黄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共创新时代黄河大合唱。借此机会,我谈谈对黄河文化几点思考和认识。
一、对黄河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黄河文化是黄河流域劳动人民创造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黄河流域内出现的全部文明成果都是黄河文化的要素,其中文化遗存是最重要的物质载体。
1、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一项重大国家战略。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是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必然要求;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必然要求;是促进沿黄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
2、黄河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根源文化、核心文化、主干文化,要系统梳理黄河文化的孕育、演进和发展历程,揭示黄河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华民族融合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系统研究阐释黄河文化的精神标识,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3、要推进黄河文化遗产系统保护,延续中华文化基因和历史文脉,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黄河文化遗产,不断提高黄河文化遗产保护水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坚定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精神力量。
二、宁夏黄河文化的地域特点
1、具有全域性。宁夏回族自治区总面积6.64万平方公里,黄河在宁夏境内流程 397公里。全区近90%的水资源来自黄河,所有河流、湖泊的水都最终汇入黄河。发源于六盘山的黄河支流清水河纵贯南部山地和中部丘陵区,北部宁夏平原是黄河两岸的带状冲积平原,引黄灌溉地理条件得天独厚,自古享有“塞上江南”的美誉,也是当代的十大“新天府”。
2、黄河文化在宁夏孕育时间早,延续时间长。水洞沟遗址的发现表明4万年前,黄河岸边已有古人类生息繁衍;鸽子山遗址率先发现我国细石器时代房屋建筑遗迹,揭示出1万年前,贺兰山下已有先民长期居住,并对植物类食物加工驯化,从而萌生了原始农业,使这里成为黄河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
3、具有多元性。宁夏处在北方草原文化和农耕文化的交汇地带,文化始终处在交流、碰撞、融合之中。农牧业交汇交融,农业的不断壮大,得益于引黄自流灌溉、无坝引水等水利工程,旱作农业、稻作农业交错分布,互为补充,造就了我国特大型古老灌区之一。2017年10月,宁夏引黄古灌区被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黄河干流上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4、农业经济与长城互为依托。秦代大将蒙恬率领的戍边将士开启了宁夏屯垦戍边历史,此后历朝历代皆循此法。宁夏的灌溉农业区基本处于长城的西、北、东三面环绕之中,为农耕经济的繁荣兴盛,也为戍边将士提供了可靠的粮食和物质保证。宁夏遗存可见长城墙体1038公里,辅助设施1225个,历经战国、秦汉、隋、宋、明等历史时期,素有“中国长城博物馆”的美誉。
5、具有包容性。宁夏曾是北朝隋唐时丝绸之路东段北道的交通要冲,南部的原州(今固原市)和北部的灵州(今吴忠市)是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节点。固原北周李贤墓、固原南郊唐墓、吴忠隋唐墓、盐池窨子梁唐墓出土的鎏金银壶、玻璃碗和石刻胡旋舞墓门等文物,彰显出黄河文化巨大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三、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展望
1、正确处理共性与个性的问题,开展黄河文化资源的研究梳理,摸清并掌握沿黄9省区黄河文化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状况等。结合各省区地域文化特点,谋划建立一些保护区域或遗址公园。以宁夏黄河楼、黄河坛、青铜峡水利枢纽等沿黄标志性景观为例,拓展文化遗产的教育、旅游观光功能,形成具有特定开放空间的文化传承载体。
2、做好顶层设计,围绕规划编制、任务落实、项目推进等,进一步完善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工作协调机制。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以宁夏与内蒙古联手打造“宁蒙沿黄流域文化旅游带”等沿黄合作项目为载体,提高黄河文化的影响力和感召力,助推黄河文化广为弘扬。
3、开门办联盟,严把学术关,加强联盟成员间的合作交流,又要防止把工作局限在行业内的自编自演、自娱自乐。以央视“黄河之水天上来”国宝音乐会为契机,主动积极地与各类媒体对接,为媒体提供言之有据、言之有物、言之成理的历史文化信息,提高大众传媒的科学性和公信力。进一步拓展黄河文化的传播渠道,让黄河文化融入现代生产生活。
“天下黄河富宁夏”,宁夏依黄河而生、因黄河而兴。宁夏不仅是黄河上游的重要一段,也是全国第二个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开展黄河文化宣传义不容辞,大力弘扬黄河文化责无旁贷,让我们自觉担当起新时代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使命,奏响新时代“黄河大合唱”的宁夏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