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原文物我来讲】第二讲:四孔玉器
时间:2025-05-14 17:29:06 来源:固原博物馆 浏览量:89
古人讲,石之美者为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且绵延时间最长的国家,素有“玉石之国”的美誉。玉器诞生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有七八千年的历史。新石器时代的黄山遗址、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红山文化、齐家文化等出土了为数众多的玉器,显示出了玉器的强大功用。
其中齐家文化是黄河上游地区一支重要的考古学文化,其主要分布在甘青境内的黄河沿岸及其支流陕西西北部、内蒙古西部和宁夏部分地方。固原境内出土的玉器选料多样,既有本地玉材也有别地玉材,造型纹饰以素为美,简单朴拙粗犷,做工精琢细磨,线条流畅不露痕迹,俨然天成。
我馆馆藏的这件四孔玉器为国家一级文物,距今约5000年,于一九八六年出土于宁夏隆德县沙塘乡叶河子遗址,在本地区出士的众多新石器时代玉器中不曾见过,在全国范围内亦属罕见,经我国著名玉器研究专家杨伯达先生确认,该器型没有固定的名称可循,遂依据其形制特征定名为“四孔玉器”。宽21.5厘米,高17.5厘米,整体呈不规则的四边形,局部为墨绿色边缘泛白且不整齐,薄厚不一,制作技术为切割和磨制相结合,四角分别钻有小孔,孔径大小不一,钻孔是单面钻孔法与切割技术的有机结合,制作精良。最长的一边明显薄于中部和另外三边,类似于刃部,这与齐家文化其他遗址出土的四孔玉刀,或玉器极为相似,据推测为当时的预制生产工具,但其具体功用还有待进一步考证,这件玉器器型独特,工艺精良,仿佛先民们认真打磨玉器的画面就在眼前。想要了解更多历史文化,欢迎大家持续关注固原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