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入收藏 丨
  • 丨 联系我们

教育讲稿:文物中的孝子故事

时间:2018-11-09 17:22:15 来源:固原博物馆 浏览量:29461

  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所讲的课题是《文物中的孝子故事》,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孝。

  孝,长久以来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百善孝为先。同时,孝也是儒学伦理中重要的内容,它具体规范了封建时代子女必须对父母及其他长辈履行的义务。在儒学伦理里,父母必须照顾好自己的子女,将他们抚养成人,相应地,子女在父母年迈之时,也必须作出回报,尽赡养老人的义务,这就是“孝”。

  一、古人是如何理解孝的?

  孔夫子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孔夫子认为赡养父母是犬马都能办到的事,认为人还必须敬重、敬爱父母,否则,怎么能够与犬马有区别呢 ?这种敬,不仅是在礼貌上、形式上,更重要的是来自肺腑,发自内心,是天经地义的。孟子也曾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根据古代当时社会背景谈到,不孝有三件,其中以不传子嗣为最严重的事。

  1、若不懂得顺从父母的意思,违背父母的心意,陷父母于不义,是为一不孝。

  2、当父母亲年老,为人子,若因家里没钱,无法侍奉父母亲,使其三餐无法温饱、生病无钱看医,或者无功名,不能考取功名求得一官半职,为家扬名吐气,是为二不孝。

  3、为人子,若不娶媳妇,传宗接代,延续香火,过年过节,无后代为祖先扫墓、祭拜是为三不孝。

  其中第三点,又延续到现代,父母亲看到孩子长大,到适婚年纪,或者儿女结婚多年,却没有子嗣,就开始着急,常常会念叨:“孩子不孝。”这也就是为何中国人一向重男轻女的原因。下面我要讲的就是我们这堂课的主题《文物中的孝子故事》。1986年,固原博物馆在西吉县黑虎沟抢救性发掘了一座宋代墓葬。这座墓出土的文物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在墓壁中镶嵌的孝子故事砖雕。这些砖雕均为单砖雕,一块砖上雕一个孝子故事,分别嵌在东、西两侧的墓室墙壁上,并用侍人砖雕和象征门窗的砖雕隔开。内容为:王裒闻雷泣墓、王祥卧冰求鱼、孟宗泣竹生笋、郭巨埋儿得金、曹娥投江寻父、姜诗涌泉跃鲤六则孝子故事以及武士砖雕和捧物侍女砖雕等。这些砖雕中的人物与景物生动 ,形象慨括准确,衣纹简练有力,在写实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用极少的画面表现了整个故事的内容。

  1、2则孝子故事点评:“孝”中某些封建性的内涵却是必须剔除的。子女对长辈尽“孝”,也并不是要他们真的付出多少,往往要的只是一点点感情交流,一小会儿的陪伴,就能使长辈获得满足。再说,在这个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与人之间的感情越来越冷漠的时候,能在长辈那里寻找到往日成长的欢乐与爱抚,也必然使子女获得身心的愉悦。

  3、4则孝子故事点评:社会需要既存善良的又和谐、和睦相处的亲情榜样,而不是像故事中的郭巨一样为了孝敬自己的母亲而残忍的将爱子埋掉。因为爱戴和亲情同样是一种崇高的道德。这种所谓的“孝顺”行为是绝不可效仿且必须剔除的。

  5、6则孝子故事点评:有关曹娥碑,还有一个故事。传说曹操与杨修路过曹娥碑下,见碑背题有“黄绢幼妇,外孙齑臼”8字,感到非常奇怪。其实所谓黄绢,色丝也,于字为“绝”;幼妇,少女也,于字为“妙”;外孙,女子也,于字为“好”;齑臼,受辛也,于字为“辞”。此处暗喻“绝妙好辞”4字。杨修顿时就明白了。而曹操骑在马上冥思苦想了30里路才理解其中的意思。这是他就不由长叹了一声说:“我才不及卿,乃觉三十里。(我的才能的确不如爱卿,走了30里路才想通了着其中的意思)

  听完这6则古代的孝子故事,让我们明白:无论任何时候,任何地方,我们作为子女都应该对父母尽孝。古人们将孝子故事刻成砖雕并且贴在自己墓室的墙壁上。一是说明他们非常注重孝道,就是在死了之后也绝不忘记尽孝。二是要告诉我们后人“孝”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传统美德,应该世世代代发扬光大。

  二、现代人如何理解孝?

  孝文化经过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今天现代人对“孝顺”又是如何认识的呢?我们做子女的大多都知道应该孝顺父母,但是“怎样才是孝”的问题恐怕很少有子女可以完整的回答出来。其实“孝”对于不同的子女、不同的年代具有不同的涵义。评价一个人是否孝顺,并没有一个严格的标准,更不能一锤定音。孝,是一件事,一句话,甚至是一个面部表情。

  比较多的人认为,是否赡养和侍奉父母,是区分孝与不孝的标准,能使父母生活好,身体好,就算尽到了孝心。

  也有的人认为,老人不缺钱,只有侍奉好就可以了。老年人们认为,“孝”就是对老人的尊敬,老人说什么、要什么、干什么,顺从就行了,所谓“孝顺”、“孝顺”,顺从就是孝。

  还有人认为,父母是家庭的权威、说了算的人,服从父母是子女孝顺的表现。一些中年人认为,老年人就是“老小孩”,就得像哄逗孩子一样,把老人哄好了,相安无事,家庭也就祥和了。

  而一些年轻人则认为“孝”就是爱,对父母的理解和真爱,是在情感上与父母的高度融洽,很有点浪漫劲。其实现在多数老人在生活供养上不成问题,他们更渴望得到的是精神上的慰藉。

  现代孝子故事(一)

  • 2003年5月,山东诸城市高米村的农妇孙瑞秀被确诊患有急性

  非淋巴性白血病。两年来,只要一病重,丈夫王鹏就带着她来到青岛海慈医院做化疗,如今已做了10个疗程。为此,王鹏已经变卖了家中的拖拉机、耕牛等值钱的东西,并欠下了一大笔债。后来,孙瑞秀的病单靠化疗已无法根治,医生于是决定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经过血样配型,孙瑞秀的姐姐和母亲都不适合做造血干细胞移植,而高额的费用又限制了孙瑞秀用别人的骨髓。这时,孙瑞秀年仅12岁的儿子王鑫在医院探望妈妈时,听到了同室病人的议论、知道了妈妈的病情,也从电视上知道了移植造血干细胞可以救妈妈的命,因此主动提出捐髓救母。今年5月底和6月初,母子两人先后住进了海慈医院。 6月9日,在青岛市中心血站机采室采血椅上的6个小时里,为分离出救母亲生命所需要的造血干细胞,小王鑫3000多毫升的血液在体外过滤了三遍!在这一过程中,始终有200毫升的血在体外流动,再加上往血液中加入抗凝剂等,对年幼的王鑫造成了诸多不适。但是,王鑫坚持了下来。由于9日王鑫出现血管渗血、没能采到足够的造血干细胞,10日,王鑫二次“上阵”,全身血液再“滤”三遍后,终于完成救母使命:两次献出的造血干细胞超出标准要求量。 王鑫捐髓救母的行动打动了青岛许多群众,不少群众不约而同地为王鑫一家捐款,表达他们对“孝子”的由衷感动。

  现代孝子故事(二)

  1980年,王希海的父亲因脑出血成了植物人。母亲体弱多病,

  弟弟又患有先天性肢体残疾,不能就业,全家的重担都落在了当时仅有23岁的王希海的肩上。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希海先是放弃了去马来西亚工作的机会,后来又请长假照顾生活不能自理的父亲。当时他就在心底向父亲承诺:“一定要将您照顾到80岁。”

  为了照顾父亲,他放弃了工作和个人婚姻,在他的生命中最重要的就是父亲。他说:“如果成了家,肯定会以家庭为第一位,而我不成家,那父亲永远是第一位。这么多年来,有许多人要给我介绍对象,但我不能放弃父母家庭,我首先要做好的是一个儿子的角色,我觉得很满足。” 2004年8月,王希海实现了自己24年前的承诺。如今,父亲依然活着,王希海说他仍会和以前一样精心地护理父亲,如果父亲能活到100岁,他就护理到100岁。

  不孝故事(一)

  杨丽娟,甘肃省兰州市女子,从16岁开始痴迷香港歌手刘德华,此后辍学开始疯狂追星。杨丽娟的父母劝阻无效后,卖房甚至卖肾以筹资供她多次赴港及赴京寻见刘德华。2007年3月22日,曾经赴香港参与刘德华歌友会,实现生平夙愿,跟偶像合照。不过,其父最后由于杨丽娟的“追星”行为而跳海身亡。杨勤冀在遗书中称,女儿参加歌迷聚会见到了偶像,但刘德华对女儿“和许多人一样”,没有与她单独会面及给予签名,“这不公平”。杨勤冀的遗愿是:“你应该见杨丽娟,为她签个名,救救她,除了你,她已隔绝了这个世界,只有你,才是她心灵的呼唤。”

  当然,我们今天所提倡的孝敬父母,决不是封建社会所宣扬的“愚孝”。父母也是人,他们也会有缺点、错误。对他们的缺点、错误不能顺从、迁就、姑息。有的子女对父母的一些恶习甚至触犯法律的行为进行规谏、劝导,终于感动父母,使他们得以改正;有些人虽然工作繁忙长期在外,但他们不忘经常性地通过电话给家里的老人送去关爱与问候;有些人虽然家庭贫困不能给父母提供优越的生活保障,但能天天陪伴其左右,时刻让父母感受到家庭的温暖,父母在生病时能得到细心的照顾;有些父母生活贫寒,子女能从自己微薄收入中抽取些钱为父母提供最起码的物质生活保障等等。这些行为其实都是一种“孝”,这是新时代对父母的孝敬。

  孝分为大孝和小孝,大孝由若干个小孝组成。工作之余不忘给父母送去电话的问候;远方归来不忘给父母带些养生保健用品;为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父母生病陪伴其左右等等都为小孝。所有的这些小孝加在一起,就成了大孝。不孝也分为大不孝和小不孝,大不孝由若干小不孝组成。叱责父母;违背父母之命;父母生病不能陪伴左右;不能光尊耀祖为父母脸上贴金等等为小不孝。所有的小不孝加在一起,也就是大不孝了。西方思想中“孝”的意识很淡,子女成人之后,纷纷离开父母过自己独立的生活,这种行为方式虽然无可厚非,但是,我们的文化氛围却自始至终充满着人性和人伦色彩,“孝”作为传统美德,在维护亲情方面,有其独特的作用。所以好德行要从孝敬开始,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提高家庭的文明程度,还必将推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